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大明,我来了! > 第80章 廷议北疆——千里草原的治理(第1页)

第80章 廷议北疆——千里草原的治理(第1页)

明兴十四年十一月初,北京紫禁城,奉天殿

封狼居胥的捷报传遍天下,举国欢腾。

但巨大的胜利之后,如何消化、治理这片相当于数个中原行省面积的广袤草原,成为帝国中枢迫在眉睫的头等难题。

草原不同于中原,无城郭、少农耕、部族散居、习性迥异。

朱祁镇高坐在御座上,目光锐利,虽显疲惫但精神亢奋。

他心中已有大致方略,但需要听取群臣意见,并借廷议统一思想。

殿中,文武群臣肃立,等着皇帝开口。

朱祁镇环视一圈,淡淡的笑道:“漠北已定,大明从此再无北患,然,打天下易,守天下难。这万里草原,沃野千里却人烟稀少,部族离散且桀骜难驯,如何长治久安,使漠北永为大明之藩篱,而非再生祸乱之渊薮?诸卿畅所欲言,今日务求定策!”

英国公张辅事先已得皇帝的授意,于是率先出班,声音洪亮:“陛下!老臣以为,草原之治,首在震慑!”

“我朝当效仿汉唐,设都护府,驻以精兵!将漠北划分为数道,如‘瀚海道’、‘金山道’、‘和林道’,每道设都护一员、副都护三人,总揽军政,驻军不少于三万,配备精良火器、战马。”

“同时,将归降之鞑靼、兀良哈贵族,尽数内迁至关内或南方安置,使其远离故土,断其根基。草原之上,只留其部众,由都护府直接管辖,编户齐民,课以牛羊为税赋,敢有异动者,雷霆击之!”

张辅话音未落,成国公朱勇立刻附和:“英国公所言极是!草原之民,狼性难改,非重兵不足以镇抚!

“臣建议,在斡难河源、哈拉和林、狼居胥山等战略要地,仿造我大明边城样式,筑坚城数十座,互为犄角。”

“驻军轮番戍守,家属随军屯田,既可解决部分粮秣,又能扎根当地,使大明根基永固漠北!那些俘虏的贵族,除了内迁,还可选其青壮,编入我大明边军‘鞑官营’,使其为我所用,以夷制夷!”

户部尚书王佐眉头紧锁,出班奏道:“陛下,英国公、成国公之策,固是稳妥。然,老臣不得不言其弊!驻军数万,筑城数十,其耗费钱粮何其巨大?漠北苦寒,路途遥远,转运粮秣,十石未必能至一石!屯田?呵呵,草原非中原沃土,开垦艰难,产出微薄,恐难自给。若长期仰赖关内轮输,国库必不堪重负!长此以往,恐成朝廷的沉重包袱,得不偿失啊!”

兵部尚书于谦此时站了出来,他先对张辅、朱勇拱手示意,然后沉稳说道:“陛下,诸公。漠北新附,民心未定。若骤然施以重压,驻大军、筑坚城、迁贵族,恐非善策。此举极易激起残余部落恐慌与反抗,使其遁入更北的苦寒之地,伺机作乱,永无宁日。且如王尚书所言,耗费国帑,非长久之计。”

他顿了顿又道:“臣以为,当以‘羁縻为主,教化并行,因俗而治’。其一,可仿太祖、成祖旧制,在漠北广设卫所,但非我大明军户,而是以归顺之蒙古大小首领为指挥使、千户、百户,世袭其职,统其部众。朝廷授予印信、敕书,许其自治,但必须定期朝贡,遣子入京为质。朝廷不直接干涉其内部事务,但掌握其首领任免、承袭之权。”

“其二,”于谦继续道,“当务之急是‘教化’。在归化城、开平(元上都)等地设立‘漠北儒学提举司’,广建学堂,选拔蒙古贵族及聪慧子弟入学,习汉文、读诗书、明礼仪、知忠孝。朝廷选派饱学儒士前往任教,并给予优厚待遇。同时,鼓励通婚,允许汉商前往贸易(盐、茶、铁器、布帛),以利相诱,使其渐染华风。假以时日,人心归附,则草原自安。此策虽见效稍缓,但根基牢固,耗费亦远低于大军驻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