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大明,我来了! > 第80章 廷议北疆——千里草原的治理(第2页)

第80章 廷议北疆——千里草原的治理(第2页)

“其二,”于谦继续道,“当务之急是‘教化’。在归化城、开平(元上都)等地设立‘漠北儒学提举司’,广建学堂,选拔蒙古贵族及聪慧子弟入学,习汉文、读诗书、明礼仪、知忠孝。朝廷选派饱学儒士前往任教,并给予优厚待遇。同时,鼓励通婚,允许汉商前往贸易(盐、茶、铁器、布帛),以利相诱,使其渐染华风。假以时日,人心归附,则草原自安。此策虽见效稍缓,但根基牢固,耗费亦远低于大军驻守。”

礼部尚书胡濙点头赞同于谦:“陛下,于尚书所言教化之策,实乃治本之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昔孔子作《春秋》,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若能使漠北之民,渐习衣冠礼仪,诵读圣贤之书,认同华夏之统,则百年之后,何分胡汉?此乃陛下不世之功业,远超卫霍矣!臣请陛下拨付专款,礼部当竭尽全力,办好这漠北教化之事。”

这时,一位年轻的科道言官出列,言辞激烈:“陛下!臣以为于尚书、胡尚书所言,过于理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鞑靼、兀良哈世居草原,狼子野心,岂是几本圣贤书、几场贸易就能感化的?他们只畏威而不怀德!今日因兵败而降,焉知他日不会复叛?英国公之策,虽耗资巨大,却能一劳永逸!当趁此大胜之威,犁庭扫穴,将各部打散、重组,使其再无聚众作乱之能!甚至…可效秦赵长平旧事,永绝后患!”

此言一出,殿内哗然。

张辅、朱勇等一众武将偏头看着那个言官,心中佩服却又暗骂:没想到这遭瘟的书生这么狠。

于谦立刻反驳:“荒谬,长平之事,乃千古惨剧,岂可效仿?陛下以仁德治天下,方有今日漠北归心。若行此绝灭之策,非但令天下寒心,更会激起整个草原乃至更北之蛮族的拼死反抗,使我大明陷入无休止的北疆战争泥潭!此乃亡国之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言官嘴里嘟囔一句:“皇帝在鞑靼那边可没少杀人!”

内阁首辅王直见争论激烈,出班调和:“陛下,诸公所言,皆有道理。老臣以为,治理漠北,当刚柔并济,恩威并施。英国公、成国公所提驻军、筑城,确有必要,但规模可酌减,重点扼守几处战略枢纽、水草丰美之地即可。于尚书所提教化之策,乃长治久安之基,必须推行。对于归顺的首领臣以为不能将其放还草原,而是在京中择地赐以富贵,准其遥领部族,但不准参与其具体部族事务,其死后子嗣继承皆采用流爵。对于心怀叵测者,朝廷当有雷霆手段,可授予都护府临机专断之权。”

郕王朱祁钰此时也开口道:“皇上,臣弟有一浅见。草原部民笃信藏传佛教(喇嘛教)。可否由朝廷出面,册封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喇嘛为国师、禅师,赐予金印、敕书,允其在草原广建寺庙,弘扬佛法。同时规定,各部落首领的承袭,需得到朝廷册封的大喇嘛的‘祝福’或认可。如此,既可借宗教安抚人心,又可利用宗教力量制约首领,使其在精神上亦依附朝廷。”

朱祁镇一直凝神静听,手指轻轻敲击着御座的扶手。

待群臣争论停止了,他这才缓缓站起身,目光如电,扫视全场一圈后,笑道:“诸卿之议,朕已了然于胸。”

“漠北万里草原,乃我大明将士浴血奋战所得,断无弃守之理!然,治理之道,需因地制宜,刚柔相济,谋百年之安!”

他走到大殿中央悬挂的巨大地图前,手指点向漠北:

“朕意已决,施行‘三策并行,以固北疆’!”

1. 设‘北庭都护府’!朱祁镇斩钉截铁,“治所设于哈拉和林,统辖漠北全境军政要务,首任都护…”他目光扫过诸将,最终落在巨鹿伯井源身上,“井卿,此重任非你莫属!”

井源激动出列:“臣万死不辞!”,憋屈了这么多年,终于从幕后走上了台前。

朱祁镇继续道:“北庭都护府下设瀚海、金山、和林、北海(贝加尔湖地区)四镇,每镇设都指挥使一员,驻精兵一万五千!配属最新式火炮、火铳及充足战马。驻军实行‘轮戍制’,三年一换,家属不得随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