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98章 沙漠回马枪(第1页)

第98章 沙漠回马枪(第1页)

上一回咱们说到,英军那轰轰烈烈的“十字军行动”总算是把图卜鲁格的“老鼠”们给解救了出来,也把隆美尔那只“沙漠之狐”暂时赶回了昔兰尼加的西部。伦敦的报纸上下一片欢腾,丘吉尔首相的雪茄估计都多抽了好几根,感觉大英帝国的雄狮总算是在北非沙漠里扳回了一局,可以稍微喘口气,准备过个还算舒坦的圣诞节了。

然而,这战争啊,它可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画油画,更不是在俱乐部里抽雪茄、喝白兰地那么轻松惬意。就在英国人以为可以暂时“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琢磨着怎么把缴获的意大利通心粉做得更美味一点的时候,那位在艾格代比亚一线暂时“战略转进”的隆美尔,可没闲着。他那双在沙漠风沙中磨砺得像鹰隼一样锐利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东方,盯着那条由无数雷区、铁丝网和英军“盒子”阵地组成的加查拉防线。他可不是那种会乖乖认输、打道回府的角色。这只“狐狸”,正在暗中磨砺他的爪牙,悄悄地往他的油箱里(虽然多半还是空的)画着饼,往他的弹药箱里塞着“精神原子弹”,准备给那些刚刚松了一口气的英国佬们,再来一记出其不意的“回马枪”!

英军停顿,胜利却无力扩大战果

“十字军行动”的硝烟渐渐散去,图卜鲁格的“沙漠老鼠”们总算是见到了阳光,不用再天天担心德国人的炮弹啥时候掉进自己的散兵坑了。英军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官们,看着地图上向西推进的箭头,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似乎,隆美尔这只“沙漠之狐”已经被打断了腿,昔兰尼加唾手可得。

但战争这玩意儿,往往在你觉得最稳当的时候,给你来个“惊喜”。英军虽然在名义上取得了胜利,解围了图卜鲁格,但自身也是元气大伤,伤亡惨重,坦克损失了一大堆,士兵们更是累得跟刚从撒哈拉沙漠里爬出来的骆驼似的,只想找个沙丘好好睡上一觉。这士气啊,就像刚打完气的皮球,虽然看着还圆,但已经开始慢慢漏气了。

更要命的是,英军高层对于下一步的战略,又开始犯起了“选择困难症”。中东英军总司令奥金莱克爵士和他手下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官们(比如戈特将军,这位爷在“十字军行动”中也算是尽力了),对于要不要继续向昔兰尼加西部那片片鸟不拉屎的沙漠里追击隆美尔,意见就没统一过。

奥金莱克可能觉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能给隆美尔喘息的机会,最好一鼓作气把他赶回的黎波里,让他去地中海里喂鱼。可前线的戈特将军们却有苦说不出啊!他们的补给线,已经拉得比老太太的裹脚布还长了,从埃及边境到前线,几百上千公里,全靠那些吭哧吭哧的卡车在沙漠里跑。这油料、弹药、粮食、饮用水,哪一样不是金贵得跟黄金似的?冬季的沙漠,沙尘暴说来就来,一刮起来昏天黑地,伸手不见五指,运输车队经常迷路,或者干脆就陷在沙子里动弹不得。坦克这玩意儿,更是个“娇小姐”,在沙漠里跑一趟,磨损得厉害,隔三差五就得“罢工”,趴窝的坦克比能开动的还多,维修兵们天天撅着屁股修坦克,都快成本沙漠里第四大景观了(前三大是沙子、苍蝇和意大利战俘)。

在这种情况下,你让英军再憋着劲儿往前冲,那简直是“强人所难,难上加难”。很多部队的战斗力已经严重下降,士气也开始疲软。士兵们私下里都在嘀咕:“图卜鲁格都解围了,还打个屁啊?赶紧回家抱老婆孩子才是正经事!”

德军那边呢?虽然被赶到了艾格代比亚一线,看着是挺狼狈,但隆美尔这只老狐狸,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垮的。他虽然兵力损失不小,但主力尚存,指挥体系也还没崩溃。他正利用英军停顿的这个宝贵机会,悄悄地从后方(主要是的黎波里)搜罗一切可以动用的兵员和装备,甚至把一些意大利的“酱油部队”也给重新编组起来,准备给那些以为他已经“不行了”的英国佬们,好好上一堂“什么叫绝地反击”的课。隆美尔的字典里,可从来没有“认输”这两个字,只有“暂时转进”和“下次干回来”。这种战略上的犹豫和指挥上的分歧,就像沙漠里的流沙,悄悄地吞噬着英军扩大战果的黄金机会。

隆美尔东山再起,闪击奇袭阿杰达比亚

就在英国第八集团军因为补给困难、内部意见不合而暂时停下脚步,开始在班加西周边“享受”短暂的胜利果实,甚至有些部队已经开始放松警惕,琢磨着圣诞节是吃火鸡还是烤骆驼的时候,隆美尔那双隐藏在风镜后面的锐利眼睛,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战场地图。

他像一头经验丰富的猎豹,耐心地观察着对手的每一个破绽,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他知道,英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战线拉得太长,兵力分散,后勤补给也跟不上,这正是他发挥“机动灵活、以快打慢”战术特长的绝佳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942年1月21日,一个在北非沙漠中看似平平无奇、甚至有点风和日丽的日子(老天爷似乎总是在关键时刻给隆美尔送“助攻”)。英军的指挥官们可能还在为如何把更多的“十字军”坦克运到前线而挠头,或者在抱怨埃及送来的啤酒不够冰。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就在这一天,那只他们以为已经被打残了的“沙漠之狐”,会突然从沙丘后面猛扑出来,张开他那锋利的爪牙,狠狠地咬向英军那看似稳固、实则脆弱的侧翼!

隆美尔的反攻,选择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时机和方式。他没有等待柏林和罗马那慢吞吞的补给船队(估计等到花儿都谢了),也没有等到他的装甲部队完全恢复元气(他手里的坦克,能开得动的估计也就百十来辆,很多还是刚从修理厂拖出来的“二手货”)。他瞅准了英军在艾格代比亚至安特拉特一线防御薄弱、兵力分散的致命弱点,以其惯用的“小部队、大突击”的战术,将手中仅有的一些摩托化侦察部队和还能喘气的装甲部队(主要是第15和第21装甲师的残部,这会儿估计连备用履带都快没了),编组成几个精悍的快速突击群,像几把淬了毒的匕首,悄无声息地、却又迅猛无比地插向了英军漫长而又脆弱的补给线!

这些德军突击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在沙漠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老油条”,在隆美尔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原子弹”激励下,战斗意志极其顽强。他们利用沙丘和晨雾的掩护,神出鬼没地出现在英军那些毫无防备的后方补给站、油料库和小型机场附近。然后,二话不说,就是一顿“土匪式”的猛打!机枪像泼水一样扫射,手榴弹像不要钱一样乱扔,偶尔还用缴获的英国2磅反坦克炮给自家的三号坦克“助助兴”,专门挑英军那些软柿子捏。

英军在阿杰达比亚和安特拉特一线的那些二线部队和后勤单位(很多还是印度兵或者南非兵,战斗力本来就不咋地),哪见过这阵仗?一听枪响,还以为是哪个喝醉了的澳大利亚大兵在放空枪庆祝呢。等看到德国人的四号坦克(虽然不多,但足够吓唬人了)卷着黄沙,像一群发了疯的野牛一样冲过来的时候,才反应过来——“我的老天鹅啊!隆美尔这个挨千刀的又杀回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