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04章 沉没的绞肉机(第3页)

第104章 沉没的绞肉机(第3页)

勒热夫的绞肉机

叶菲列莫夫第33集团军的悲剧,只是苏军在勒热夫-维亚兹马突出部整个战役的一个缩影。由于最初那个雄心勃勃的“大包围圈”计划未能实现,苏军被迫将作战的重点,从运动战中的穿插合围,转向了对勒热夫、瑟切夫卡、格扎茨克等德军坚固设防城镇的正面强攻。

这一下,可就正中莫德尔这只“老狐狸”的下怀了!他最擅长的,就是在坚固的防御阵地上,用精准的炮火和交叉火力,大量消耗进攻方的有生力量。

于是,从1942年1月下旬开始,一直到3月底甚至更晚,在勒热夫突出部那片方圆不大的区域内,苏军的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就像着了魔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对德军第9集团军的防线,发动了近乎“自杀式”的猛烈攻击!

那场面,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红军士兵们,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中,穿着单薄的冬衣(很多还是从后方紧急运来的、质量堪忧的“赶工货”),踏着没过膝盖的积雪,迎着德军密集的机枪火网和呼啸的炮弹,一波又一波地向德军的阵地发起冲锋。他们没有足够的坦克来引导步兵,没有足够的炮火来压制敌人,很多时候,甚至连最基本的医疗救护和后勤补给都跟不上。他们能依靠的,只有那股子“为了斯大林,为了祖国,乌拉!”的血勇之气,以及对侵略者刻骨的仇恨。

在勒热夫城内和周边的村庄里,战斗更是进入了白热化的巷战和堑壕战。双方为了一条街道、一栋房屋、甚至是一段被炸毁的墙垣,都展开了殊死的、反复的争夺。白天,阵地可能被苏军攻占;到了晚上,德军又可能组织反击,再把阵地夺回来。很多地方,双方的战线犬牙交错,距离近得甚至能听到对方士兵的咳嗽声和磨牙声。

德军的防御工事,修得是相当坚固和巧妙。他们利用村庄的石屋、森林的边缘、河流的拐弯处,构筑了大量的土木火力点、地堡和暗堡,配备了机枪、迫击炮和反坦克炮,形成了交叉火力网。苏军的进攻部队,往往要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之后,才能艰难地拔掉一个又一个这样的“钉子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苏军的后勤补给,更是雪上加霜。在冰天雪地之中,道路被冰雪覆盖,车辆难以通行。大量的弹药、粮食、药品,都得依靠人力或者马拉雪橇,冒着德军的炮火和空袭,一点点地往前线运送。很多时候,前线的士兵们,一天只能领到几块黑面包和一碗寡淡的菜汤,弹药更是少得可怜,平均每人可能只有几十发子弹和几颗手榴弹。在这种情况下,你让他们怎么去跟装备精良、占据有利地形的德军打攻坚战?

冬季的严寒,也成了双方士兵共同的敌人。冻伤,成了比枪林弹雨更可怕的威胁。很多红军士兵,因为缺乏足够的御寒衣物和鞋袜,手脚被严重冻伤,甚至直接冻掉。而德军士兵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他们的冬装质量可能比苏军好一点,但在那种零下三四十度的极端低温下,也同样是苦不堪言。双方都有大量的士兵,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这无情的“将军冬天”的怀抱里。

据统计,在整个勒热夫-维亚兹马突出部的冬季攻势中(从1942年1月到4月,甚至可以延续到更晚),苏军的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总共伤亡人数超过了惊人的55万人!其中阵亡和失踪的人数,就高达约18万人!其余的,则是大量的重伤员、冻伤员以及因为疾病和营养不良而失去战斗力的非战斗减员。而与他们对阵的德国第9集团军及其邻近部队,虽然也在顽强的防御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总数也达到了约13万人,但他们毕竟是守方,而且成功地守住了勒热夫突出部这个战略要地。

勒热夫,这座在战前可能并不为人所知的俄罗斯小城,在1942年的冬天,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绞肉机”,一个吞噬了数十万苏德两国士兵生命的“无底洞”。那些曾经生龙活虎的年轻生命,就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在这片冰冷的土地上,被无情地碾碎,化为了滋养来年春草的养分。勒热夫突出部,虽然依然像一根毒刺一样,深深地扎在苏军的战线上,但它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外表,也是用无数士兵的尸骨堆砌而成的。

勒热夫没倒,但德军不再前进

勒热夫-维亚兹马战役,从1942年1月一直打到4月,甚至有些零星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更晚。最终的结果,对苏联红军来说,无疑是一次代价高昂的“战略性失败”。他们虽然在某些地段取得了一些进展,收复了一些失地,但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合围并歼灭德军第9集团军主力,拔掉勒热夫突出部这颗钉子——却远未达成。苏军为此付出了数十万人的惨重伤亡,却依然未能将莫德尔的部队从那片突出部里赶出去。勒热夫,依然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堡垒,顽固地屹立在苏军的战线上。

战役结束后,朱可夫元帅虽然因为未能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而受到了一些批评(甚至一度被斯大林调离了西方面军的指挥岗位,派往其他方向去“救火”),但他本人也从这场战役中,深刻地反思了苏军在指挥、协同和后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他开始更加重视情报的搜集和分析,更加强调各兵种之间的密切配合,也更加关注部队的训练和战备水平。这些反思和调整,对他日后指挥更大规模的、更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比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柏林战役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在勒热夫的炮声渐渐平息,双方都在舔舐伤口,积蓄力量,准备迎接下一轮更残酷的较量的时候,在遥远的北方,那片被冰雪和森林覆盖的沃尔霍夫沼泽地带,另一支肩负着同样“包围德军、切断后路”神圣使命的苏联红军突击部队——沃尔霍夫方面军的第2突击集团军,在柳班战役中,也正悄然地、一步步地滑向一个更加黑暗、也更加令人绝望的深渊。他们的命运,似乎比在勒热夫突出部苦苦挣扎的兄弟部队,还要更加冷酷无情……那片寂静的冰原之下,究竟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悲壮与牺牲?历史的迷雾,等待着我们去层层揭开。

喜欢二战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二战那些事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