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咱们说到,斯大林同志在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后,自信心爆棚,觉得德国人不堪一击,下令全线反攻。结果呢?在北线的勒热夫突出部,朱可夫的“大包围圈”计划,硬生生打成了一场血肉磨坊,几十万红军将士的性命填进去,也没能把莫德尔那只“老刺猬”给拔掉。而在更北边的柳班沼泽地,弗拉索夫的第2突击集团军更是全军覆没,连将军本人都成了德国人的座上宾和宣传工具。
北方冰林的包围梦,就这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撞得是头破血流,彻底破碎。然而,对于克里姆林宫里的斯大林来说,一两次的失败,并不能浇灭他那“在1942年彻底击败法西斯”的熊熊“革命热情”。北边不行,那就去南边试试!他坚信,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再来一次猛烈的、决定性的打击,就一定能把德国人打回老家去!
于是,他的目光,投向了地图的南翼,投向了那个在冬季反攻中被苏军艰难夺回、但又像一根楔子一样深深插入德军防线的——伊久姆突出部。一场看似胜券在握、实则危机四伏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即将在斯大林的幻象和朱可夫的警告声中,拉开它血色的序幕。
1942年初,东线战场暂时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僵持。德军在莫斯科城下被揍了一顿狠的,元气大伤,暂时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只能舔舐伤口,等待春天的到来。而苏军呢?虽然在冬季反攻中收复了大片失地,士气也空前高涨,但自身也同样损失惨重,后勤补给更是到了崩溃的边缘。按理说,这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见好就收,巩固防线,休整部队,补充装备,为即将到来的夏季决战做好准备。
可斯大林同志不这么想。他觉得,现在正是德军最虚弱的时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必须乘胜追击,继续进攻,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为了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也为了在政治上取得一场振奋人心的“春季大捷”,他力排众议,亲自拍板,决定在南线战场,发动一场规模空前的春季攻势,目标直指乌克兰的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哈尔科夫!
负责执行这次“春季献礼”任务的,是苏联红军的西南方面军,总指挥是铁木辛哥元帅。这位元帅,也算是一员老将了,在苏芬战争后曾经主持过红军的改革,为人也相对稳重。而派到他身边“协助”他指挥、实际上是代表斯大林进行“现场监督”的前线军事委员会委员(也就是政委),则是咱们的一位“老熟人”——赫鲁晓夫。这位后来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当时还是个精力充沛、革命热情高涨、而且特别擅长“紧跟领袖步伐”的方面军政委。
铁木辛哥和赫鲁晓夫联手制定的作战计划,从地图上看,确实挺有气魄,也挺有“苏联特色”:他们打算,以苏军在冬季反攻中夺占的、位于哈尔科夫以南的伊久姆突出部为主要出发阵地,集中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北翼集群的强大兵力,像两把张开的巨型铁钳一样,分别从突出部的南北两侧同时向北、向西北方向发动猛烈突击!北路那把“钳子”,由苏联第6集团军等部队组成,目标是直插哈尔科夫的南郊和西侧,切断其与后方的联系;南路那把“钳子”呢,则负责从更南边的斯拉维扬斯克、巴尔文科沃地区出发,向西、向北迂回,威胁德军的纵深地带。最终,这两把“铁钳”要在哈尔科夫以西地区会师,从而将盘踞在哈尔科夫及其周边的德国第6集团军主力,给严严实实地包起来,一举歼灭!
这个计划,是不是听着跟勒热夫那个“大包围圈”有点像?都是想通过一次漂亮的钳形攻势,来个“中心开花”,全歼当面之敌。看来,斯大林同志对这种“包饺子”的战术,是情有独钟啊!
为了确保这次行动的成功,苏军最高统帅部也算是下了血本。在伊久姆突出部及其周边地区,苏军总共集结了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北翼集群的约64万大军,配备了超过1200辆坦克和近9000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和迫击炮!这兵力,在当时的南线战场,可以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然而,就在克里姆林宫里一片乐观、准备开香槟庆祝“哈尔科夫大捷”的时候,总参谋部里,却传来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
朱可夫元帅(此时他虽然主要负责西线,但也密切关注着全局动向)和新任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等人,在仔细研究了哈尔科夫方向的作战计划之后,都感到了一丝深深的不安。他们敏锐地指出,这个计划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那个作为苏军主要出发阵地的伊久姆突出部,虽然像一把尖刀插进了德军的防线,但也因为其过于深入、两翼狭窄而暴露,极易遭到德军从南北两侧的反向夹击!一旦德军集中装甲力量,切断这个突出部的根部,那冲进去的几十万苏军主力,不仅包不了别人的“饺子”,反而可能自己先被别人给包了饺子!而且,苏军的后勤补给线本就脆弱,在春季那泥泞不堪的道路条件下,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大规模、如此高强度的连续进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可夫等人明确地向斯大林提出了他们的反对意见,建议暂时放弃在哈尔科夫方向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计划,转而在伊久姆突出部采取积极防御的态势,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等待更好的时机。
可斯大林这会儿,哪里还听得进这些“丧气话”?他固执地认为,朱可夫他们这是被德军的“纸老虎”给吓破了胆,是典型的“右倾保守主义”!他对着总参谋部的将军们咆哮道:“哈尔科夫必须拿下!我们现在急需一场伟大的胜利,来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也向我们的盟友展示苏联红军的强大力量!你们不要再说了,我的决心已定!”
就这样,在最高统帅的一意孤行和不容置疑的命令之下,朱可夫等人的正确警告,被彻底无视了。一场充满了巨大风险和不祥预兆的春季攻势,就这么被强行推上了战场。
南方的进攻如愿以偿……一开始是的
1942年5月12日,乌克兰的黑土地上,春意盎然,但也杀机四伏。随着铁木辛哥元帅一声令下,苏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春季大反攻,正式打响了!
数千门苏联大炮同时发出怒吼,将成吨的炮弹倾泻到德军的前沿阵地上。紧接着,数百辆苏军坦克,后面跟着潮水般的步兵,从伊久姆突出部的南北两个方向,向着德军的防线发动了猛烈的冲击!
战争初期,苏军的攻势还真是挺顺利的。当面的德军第6集团军(指挥官是弗里德里希·保卢斯上将,后来在斯大林格勒可是大名鼎鼎),可能确实没想到苏军会在这个方向上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准备不足,防线上的一些外围据点,很快就被苏军的坦克和步兵给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