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22章 山本之死(第1页)

第122章 山本之死(第1页)

上一回我们说到,日本在瓜岛,这座在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南太平洋小岛,最终变成了一台效率惊人的“绞肉机”,不仅吞噬了日本陆军数万名精锐士兵的生命,更把联合舰队那不可一世的骄傲,给磨得是伤痕累累,元气大伤。

消息传回东京,整个日本都笼罩在一片压抑和沮丧的气氛之中。从偷袭珍珠港到横扫东南亚,那短短几个月“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前线的飞行员、舰长、基层指挥官们,在经历了接连的失败和惨重的伤亡之后,士气低落到了冰点。

作为整个联合舰队的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自然是首当其冲,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巨大压力。他知道,他必须做点什么,来挽回这濒临崩溃的士气,也为帝国海军下一步的战略,重新找到方向。于是,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在他的脑海中成型——他要亲自前往南太平洋的最前线,去视察部队,鼓舞士气。

山本的这次“布干维尔之行”,可以说是在三种巨大压力之下,一次迫不得已的“政治作秀”和“军事豪赌”:

政治性压力:瓜岛的惨败,让山本在海军内部和政府高层的威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必须通过亲临前线这种方式,来展现自己“与官兵同在”的姿态,为之前的失败,承担一部分“象征性”的责任,也借此安抚那些对他心怀不满的下级军官和少壮派。

鼓舞士气:他计划乘坐飞机,访问拉包尔、布干维尔岛等多个重要的海空军基地,亲自给飞行员和海军官兵们训话,与他们一起吃饭,倾听他们的声音。他希望能用自己作为“海军之魂”的个人威望,来重新点燃那已经快要熄灭的战斗火焰。

战略评估:当然,此行也不完全是“作秀”。山本也确实需要亲眼看一看前线的真实情况,评估一下新式战斗机(比如零式的改进型)的部署情况,了解机场的修复进度,为下一步在所罗门群岛地区可能发动的反攻,进行第一手的战略调研。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次关乎联合舰队最高统帅生命安全的“前线视察”,其行程安排,却出人意料地“高调”和“透明”。一份包含了山本五十六本人从拉包尔起飞的具体时间、乘坐的飞机型号(两架三菱G4M“一式陆攻”轰炸机,作为座机和副机)、护航的零式战斗机数量(6架)、以及他将要抵达的布干维尔岛各个机场的精确时间、甚至连他在每个地点停留多久的详细行程电报,竟然被日本海军的通讯部门,用一套虽然加密、但早已被美军盯上、并正在被逐步破译的密码体系,发往了南太平洋的各个相关单位。

山本本人,向来有种“武士”式的自负和“讲义气”的习惯,他可能觉得,作为最高统帅,自己的行踪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偷偷摸摸,也可能过于自信地认为,帝国的密码是牢不可破的。他做梦也想不到,这份代号为“视察第十八号任务”的详细行程单,将成为送他自己上西天的“死亡通知单”。

夏威夷,珍珠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海波站”情报中心。

这里,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那双最敏锐、也最致命的“眼睛”。一群戴着厚厚眼镜、不修边幅、但大脑转速比计算机还快的密码破译天才们,正在对堆积如山的、截获来的日军加密电报,进行着枯燥而又紧张的“解码游戏”。

1943年4月14日,一份看似普通的、来自日本海军的加密电报,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经过数小时紧张的破译和比对,当电报的内容被一点点地还原成清晰的文字时,整个情报中心都沸腾了!

“上帝啊!我们抓到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鱼!”负责情报工作的米切尔·波尔将军(当然,具体负责破译的可能是尼姆兹手下的情报官埃德温·莱顿等人,但我们姑且用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看到这份被完全破译的电报后,激动得手都开始发抖。这份电报的内容,实在是太劲爆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即将在几天之后,亲赴布干维尔岛前线视察!电报上,起飞时间、飞行路线、护航兵力、抵达地点……所有的一切,都写得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份情报,立刻被以“最高绝密”的等级,火速送到了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哈尔西上将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的案头。紧接着,又通过绝密的渠道,传到了华盛顿的白宫,摆在了罗斯福总统的面前。

一个极其大胆、也极其敏感的问题,摆在了盟军最高层的面前:要不要干掉他?

这可不是一般的军事行动,这几乎等同于一次“定点清除”国家军事领袖的“刺杀”行动!这在当时的国际法和战争伦理中,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一旦行动失败,或者消息泄露,美国将在政治上和道义上,陷入极大的被动。

然而,山本五十六这个名字,对美国人来说,分量实在是太重了!他不仅是偷袭珍珠港的罪魁祸首,更是整个日本海军的“大脑”和“精神支柱”。如果能将他除掉,对日本海军的指挥体系和士气,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