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咱们说到,在北太平洋那片能把北极熊都冻出鼻涕的冰冷海域,美国海军的麦克莫里斯少将,用他那支“破铜烂铁”凑起来的舰队,硬是把实力占优、想给阿图岛送“救命快递”的日本第五舰队给“吓”跑了。
这场科曼多尔群岛海战,虽然打得不怎么热闹,在美国那边也没损失什么主力舰,但它的后果,却是致命的。它像一把无情的铁钳,彻底掐断了日本往阿留申群岛那两个孤岛——阿图和基斯卡——进行大规模海上补给的最后念想。
从此,驻守在这两个“世界尽头”的几千名日本兵,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儿,被帝国彻底遗忘了。他们能吃的,只剩下冰冷的雪和坚硬的苔藓;他们能依靠的,只有手里那几支快要生锈的步枪和心中那点摇摇欲坠的“武士道”精神。
而对于美国人来说,既然已经断了你的粮道,那下一步,自然就是“关门打狗”了。一场旨在收复“美国本土失地”的、充满了血与雪的登陆战,即将在那个比西伯利亚还荒凉的火山岛上,拉开它残酷的序幕。
科曼多尔海战的炮声,虽然微弱,却像一声惊雷,震醒了华盛顿和珍珠港的战略家们。他们终于意识到,要想彻底解决阿留申群岛这个扎在美国北方侧翼的“钉子”,光靠海军封锁是不够的,必须得派陆军上去,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啃,一个地堡一个地堡地端。
于是,收复阿留申群岛的首次大规模登陆行动,被迅速地提上了日程。目标,直指那片最西边、也最孤立的火山岩——阿图岛。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算盘打得很清楚:拿下阿图岛,不仅能拔掉日本在北美大陆最深入的据点,更能建立一个前进航空基地,将来可以从这里起飞轰炸机,直接威胁日本的千岛群岛,甚至日本本土,从而在战略上牵制日本的北方兵力,为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的主战场减轻压力。
可这阿图岛,到底是个什么鬼地方?
您要是打开地图,把手指头一直往阿拉斯加那边划,划到最西边,看到一串像被上帝甩出去的、稀稀拉拉的念珠,那最尾巴上、几乎快要碰到亚洲的那一颗,就是阿图岛。
这地方,说它是“人间地狱”,那都算是夸奖它了。
地形:整个岛,就是一座从海底冒出来的、崎岖不平的火山。海拔动不动就上千米,到处是陡峭的山谷、锋利的岩石和深不见底的峡湾。平地?对不起,不存在的。
天气:这里是“风暴之乡,浓雾之都”。一年365天,能有十天见到太阳,那都得感谢上帝开恩。剩下的日子,不是刮着能把人吹跑的暴风雪,就是笼罩着伸手不见五指的、冰冷刺骨的浓雾。气温常年在零下,风力之大,能把帐篷吹成风筝。在这种鬼地方,无线电通讯经常失灵,炮兵连目标都找不着,士兵们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对面的日本人,而是这该死的天气。
地面:岛上没有树,只有一种厚厚的、像海绵一样的苔原。这玩意儿,看着是绿油油的,挺好看。可你一脚踩上去,底下全是冰冷的烂泥和积水,一不小心就陷到膝盖深,拔都拔不出来。士兵们管这叫“冻土沼泽”。
就是这么一个在军事上几乎毫无价值、在经济上更是“赔本买卖”的破岛,却因为一个特殊的身份,而变得意义非凡——它是自1812年美英战争以来,第一块、也是唯一一块被外国军队占领的美国本土领土!这对于向来自诩“天选之国”、本土绝对安全的美利坚合众国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所以,收复阿图岛,已经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了,它更是一场关乎国家荣誉和民族脸面的“正名之战”。
为了打好这“荣誉之战”,美国陆军也是下了本钱。他们抽调了一支颇有来头的部队——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
说起这第7师,那也是命运多舛。他们原本的训练计划,是在加利福尼亚的莫哈韦沙漠里,进行耐热训练,准备被派往北非,去跟隆美尔那只“沙漠之狐”掰手腕的。结果呢?一纸调令下来,这帮刚刚还在沙漠里被太阳晒得脱了几层皮的“加州少爷兵”,连人带装备,直接就被打包送到了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临时抱佛脚,进行起了所谓的“寒带作战训练”。
这训练,能有多大效果?可想而知。很多士兵,连怎么穿防寒服、怎么在雪地里走路都还没学会,就被告知要去登陆一个比北极还冷的地方了。
更要命的是,他们的装备,也完全是“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