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小说汇

拾光小说汇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26章 卡萨布兰卡会议(第3页)

第126章 卡萨布兰卡会议(第3页)

于是,在卡萨布兰卡的安法酒店里,就出现了世界战争史上极其罕见、也极其尴尬的一幕:代表着“流亡抵抗”的戴高乐,和代表着“反正归顺”的吉罗,在罗斯福和丘吉尔这两位“大佬”的注视下,冷着脸,坐到了一张桌子旁。那气氛,冷得能让北非的蝎子都冻僵。

据说,就在正式会谈前,戴高乐站在酒店的阳台上,阴沉着脸抽着烟,对同样叼着雪茄的丘吉尔说:“你要我握那个人的手?我告诉你,温斯顿,那我宁愿去握一个沾满了鲜血的德国人的手!”

丘吉尔吐出一口浓浓的烟雾,慢悠悠地回了一句:“是啊,夏尔,我理解。但问题是,那个人(吉罗)的手上,现在握着的是美国的钱。”

这句话,一针见血,也让戴高乐陷入了沉默。

最终,在两位“大佬”的强行“撮合”之下,戴高乐和吉罗,在记者们的闪光灯面前,上演了一场被称为“政治婚礼”的、极其僵硬的握手。罗斯福和丘吉尔站在他们身后,笑得像两位刚刚把自家两个闹别扭的孩子强行按在一起的家长。会议也煞有介事地宣布,两人将共同担任新成立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的主席,共同领导法国的抵抗运动。

可谁都知道,这不过是场面上的“作秀”。这个所谓的“联合委员会”,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个“同床异梦”的怪胎,名存实亡。戴高乐和吉罗之间的权力斗争,还将继续下去。但至少在卡萨布兰卡,罗斯福暂时达到了他的目的——用一个听话的吉罗,来牵制那个不听话的戴高乐,确保法国在北非的势力,能够牢牢地掌握在盟军(主要是美国)的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会议核心议题:欧洲与太平洋的“两线奏鸣曲”

解决了法国那点“家务事”之后,会议总算是进入了正题——1943年,这仗,到底该怎么打?

欧洲战场:登陆法国?还是先啃“软腹部”?

关于欧洲战场的战略,英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美国人,特别是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将军,是个典型的“直肠子”。他觉得,打蛇打七寸,要想尽快打败德国,就不能在外围磨磨蹭蹭,必须集中所有的力量,在1943年夏天,就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发动大规模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直捣德国的心脏!

可英国人,特别是丘吉尔这位经历过一战“绞肉机”的老江湖,对这个“硬碰硬”的计划,充满了疑虑。他觉得,1943年就登陆法国,时机还不成熟,盟军的兵力、装备、特别是登陆艇的数量,都还严重不足,贸然发动进攻,很可能会重蹈一战时加里波利登陆惨败的覆辙。

于是,丘吉尔提出了他那个着名的“地中海战略”,或者叫“软腹部”战略。他主张,盟军应该先集中力量,彻底肃清北非的轴心国军队,然后,以北非为跳板,首先攻占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再顺势登陆意大利本土,把这个轴心国集团中最脆弱的“软柿子”先给捏碎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彻底控制地中海,还能从南面威胁到德国的腹地,迫使希特勒从东线抽调兵力回防,同样能起到减轻苏联压力的作用(当然丘吉尔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这里先暂时不表,在以后更激烈的德黑兰会议上我会详细的给大家讲)。

为了推行他的“巴尔干进军计划”(这是“地中海战略”的延伸),会议还决定,要力争土耳其参加到盟国方面来,对德国作战。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终,丘吉尔那套更“稳妥”、也更“现实”的“地中海战略”,说服了罗斯福。会议最终决定,1943年盟军在欧洲的主要战略目标,不是登陆法国,而是攻占西西里岛,行动代号——“哈士奇行动”。

太平洋战场:双线并进,南北夹击

对于太平洋战场,会议也确定了“双管齐下、南北夹击”的基本方针。由尼米兹上将指挥的中太平洋舰队,将继续沿着中太平洋的岛链,向西推进;而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的西南太平洋部队,则将从新几内亚向北,反攻菲律宾。虽然这两位“大佬”的矛盾还没完全解决,但至少在战略上,形成了一个互相配合、共同压缩日军防御圈的态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